达木村:黑夜和清晨,是一样的温柔
乡村笔记 用教育连接城乡
相信成长需要身体力行
关心粮食、蔬菜和更美好的生存
带你回归中国最初的风土和古韵
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城市的风把人吹得格外清醒。我们回的“家”,可能不能算是一个“家”,它只是供我们栖息的一个住所。
当我们离开这个住所去往其他的地方,我们在旅途中满是疲惫的时候,最怀念的其实是来自家里妈妈喊吃饭的声音,来自桌上那道最爱吃的饭菜,还有饭桌上爸爸边小酌边谈论最近周边发生的大小事。
我们在达木村奔波的一天,让我们的怀念变成了现实。
我们在黑夜中走进这个温馨的小屋
当你满身疲惫的时候,想到即将到达的地方,有人在等你,我想这就是最能治愈人的“家”。
达木村——一个全村只有300多人的嘉绒藏族聚居地。
我们是在深夜抵达的达木。一天的舟车劳顿,汽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孤独地爬行着,大家在车里昏昏欲睡,村子景色怎么样,有什么独特的民族文化,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可生活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温柔。
导航显示距离老乡家还有一段距离时,领队就接到老乡电话了,老乡自己可能不太能听懂普通话,于是找了在外地的女儿特意打电话过来。
寂静的夜里,晚风中都是电话另一端的姐姐亲切的询问声和汽车驶往山上灯火前进的轰鸣声,大家瞬间精神起来——寂静的深夜,还有陌生的老乡在等着我们吃饭。
走进老乡家,发现等候我们的,不仅仅是电话那头的老乡,而是从爷爷奶奶到弟弟妹妹,大家都在坐在厨房等着我们吃饭。
与我们仓促不安的眼神不期而遇的是老乡们瞬间的笑靥成花——“终于到了,快来坐下吃饭!”
于是在这个本该是他们熟睡的时间点,我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吃晚饭。晚饭意想不到的丰盛,从牛肉到猪肉,从凉菜到热菜,从煎炸到炖煮,还有喝一口香味就能蔓延全身的马茶……
饭桌上,大嫂一直喊我们夹菜,大哥端着酒杯感叹史老师已经两年没有到家里来玩了,奶奶笑眯眯地嚼着牛肉干看着我们。
大嫂怕我们吃不惯土豆一直和我们说有米饭的,可以吃米饭,可是大家都觉得,这里的土豆巨好吃,不太能听懂普通话,但是依旧挥着手和我们打招呼的奶奶很可爱,大哥大嫂的藏歌唱得很好听......
今天的路途很坎坷,可能是因为今晚的马茶暖了胃,也可能是妹妹挂在床头的小熊很治愈,大家还是很踏实地睡着了,梦里可能是大哥家里特别的藏式客厅——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客厅门上写得藏语对联究竟啥意思。
我们在清晨造访了这里的澄澈
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为某一个地方腾出的位置,它代表着某种特殊的意义,在很久以后想起,也依旧会觉得很温暖。
我给达木村滕出了一个位置,封存住这里的清澈和温柔。
达木村藏在大山中间,山头缓缓地吐着云雾,阳光也慢慢爬过山头,洒在整个村庄,村户在绿色和云雾中错落有致。
张家的田,李家的陇,一块块地连接起来,从村头一直蔓延到村脚。每一块地都写着村民们勤劳、淳朴的品质,也是达木村悠长绵延的历史和文化。
达木村的背后,是一片绿得无边无际的草地。我们一早就起来,在藏族妹妹的带领下,跨过达木村的河,走过达木村的田地,路过一户户村民家,来到这一片草地。
草地上还有村民们庆祝节日留下的喜悦的痕迹,侧边是石头搭建的小屋,中间有溪流潺潺穿过,溪流上是搭的木桥。我们走过木桥,仿佛走向这份藏在大山深处的神秘。
一路上,大家讨论着,这块地可以让同学们过来搬莴苣;那块地是同学们可以跳锅庄的地方,这片绿油油的草地,是露营野餐的好地方……
大家在这个田地、村落、草地、河流交错的地方,慢慢勾画出一个行程来。
远处的草地是看不到边的绿,近处的草地,是看得到的生命——藏在草丛里的,是花花、是蘑菇、是这一片安静下暗暗涌动的活力。
从草地下来,大家一起去了村里的庙里,我们去的时候,庙里没有其他村民,走进去是扑面而来的安静和神秘。
庙里有摆放整齐的经筒,有破开水泥地面生长的植物,有随风飘扬的风马旗,我们跟着妹妹的指导转了经筒,把祝福和心愿转到了蓝蓝的天边。
我们带着眷恋,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我们记得——田间地头里,潺潺流水声里,蓝天白云下,是达木村。
这里的田地排列地很整齐,这里的房屋有着藏族传统的韵味,这里的草地,绿得没有边界。
唱藏歌,跳锅庄,喝酥油茶,吃特色馕饼,村子里保留着传统藏族的习俗;草地露营,山顶烧烤,夜下观星,村子里可以体验乡村的娱乐文化。
我们记得,在这里,有像家一样的温柔。
达木村的河水哗哗的,我们快要离开了,它还是哗哗的,应该是在期待我们下一次的见面吧!
互动时间
/你印象最深的村子是哪里呀?/
/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俗文化吗?/
欢迎提供线索,也许下一个到访的村子就是你的家乡哦~
点击“在看”,告诉我你也喜欢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分享1001份乡愁
完成:65/1001